当前位置: 首 页>舌尖故事>广东>潮汕>国内

海门糕仔:讨海生活中的温情故事


  潮汕茶配声名远播,与潮汕在清朝中期成为全国蔗糖生产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潮汕地区,几乎每县每乡都有不同特色的传统茶配,有这样一款茶配,起源于早期的讨海生活,成名于某个柑橙失收的年份,说起来,这种糕点的出现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它就是海门糕仔。

  海门糕仔出产于南海之滨,练江出海口处的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自古至今是我国南大门海防的重要军事要塞。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建成海门所城,名曰“德胜关”,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海门港是广东省六大优良渔港之一。关于海门糕仔的起源,民间也流传这样的故事。
  
  据《海门镇志》记载,昔年,海门有一位渔民新婚后将要随船出海,贤惠的新娘关心丈夫出海时的饱暖,就将出嫁时带来的糯米碾成粉末,炒熟加糖,精心做成一块块刚好一口吃下的糕仔,并一块块叠成柱状,包上红纸,拿给丈夫当成出海的干粮。过后,其他渔民发现此法甚妙,就竞相仿效,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变成了当地的一种特色饼食——海门糕仔。

  海门糕仔,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潮汕有句俗谚:“贵屿朥饼,海门糕仔”,说的就是与贵屿特产朥饼齐名,如今被称为“潮汕八大传统名产饼食”之一。传统的海门糕仔,主要以柔软,有韧性,味道香甜,入口微甜而不干,极具口感而闻名。虽然糕仔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白糖、芝葱朥(芝麻、猪白肉粒和葱粒翻炒)和橙酱四样,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制作完成,起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花上十几二十天。


  漫步在海门街头,感受着这个小镇浓浓的海滨风情。渔船、海鲜摊档、天后宫,无不彰显着这个地方与讨海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从事捕捞业的渔民虽然逐渐减少,但许多传统依然保留下来,拜妈祖就是海门人一种重要的习俗,而海门糕仔,则是最理想的祭品之一。


浏览: 次      



  •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8485995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 最新推介
    • 茶叶的七大家族

      中国茶从大类上分,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七大类,至于细分的品种更是不胜枚举,外观、加工手法、口感也是各不相同。 绿茶:常见的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信阳毛尖、顾渚紫笋、径山茶。 红茶:常见的有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宜红。 乌龙茶:常见的有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武夷肉...

    • 云南高山野生竹笋

        在我国古代,唐诗是一种起源文化的另类代表,在唐诗的鼎盛时期过后便是宋朝的到来,于是便出现了宋词,当然宋词的出现是在唐诗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宋词却又发展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并且在宋词中会出现笋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诗歌中会经常性出现,可以说是宋代诗词诗歌的一种创新变革,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诗人跟唐代诗人创作心理变化的不同以及心态的变化。 ...

    产品推荐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ADD

    中国·广东

    15362309995 0754-82553777

    地址:中国 · 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