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感恩节大餐,人们就会想起金黄色的烤火鸡和南瓜派。为什么美国人过感恩节要吃南瓜派呢?仅仅是因为秋天是南瓜收获的季节吗?其实,南瓜派成为感恩节主食,和一位女作家有很大关系。
尽管有可能——甚至有很大可能——南瓜是在1621年丰收节(现在被认为是感恩节前身)被呈上餐桌的,但当时的参加者绝对没有吃南瓜派(因为没有黄油或小麦粉来做南瓜饼的饼皮)。实际上,最早的南瓜派食谱源于17世纪的欧洲。南瓜和土豆、西红柿一样,最初是在“哥伦布大交换”时被引入欧洲的。但是欧洲人更喜欢用南瓜来烹饪的原因是,它们和欧洲本土的葫芦很相似。
然而到了18世纪,欧洲人基本上已经对南瓜派失去了兴趣。根据博闻网的研究,这时候的欧洲人开始更喜欢苹果派、梨派和榅桲派这些更加精致的派。但南瓜派在欧洲失宠时,却在美国赢得了真正的主食地位。但是,南瓜派是如何与感恩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呢?这与萨拉·约瑟法·黑尔有关。她是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作家和编辑,经常被称为“感恩节的教母”。在她1827年的废奴主义小说《诺斯伍德》中,黑尔描述了一顿感恩节大餐,包括“浸在肉汁里的炸鸡”、烤火腿、小麦面包、蔓越莓酱,当然还有南瓜派。在后来的三十多年里,黑尔一直主张把感恩节定为全国性节日,并且定期发表社论,还给五位美国总统写过信。她认为,在这个日益分裂的国家,感恩节是一种团结的象征。
萨拉·约瑟法·黑尔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8485995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
中国茶从大类上分,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七大类,至于细分的品种更是不胜枚举,外观、加工手法、口感也是各不相同。 绿茶:常见的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信阳毛尖、顾渚紫笋、径山茶。 红茶:常见的有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宜红。 乌龙茶:常见的有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武夷肉...
在我国古代,唐诗是一种起源文化的另类代表,在唐诗的鼎盛时期过后便是宋朝的到来,于是便出现了宋词,当然宋词的出现是在唐诗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宋词却又发展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并且在宋词中会出现笋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诗歌中会经常性出现,可以说是宋代诗词诗歌的一种创新变革,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诗人跟唐代诗人创作心理变化的不同以及心态的变化。 ...